干貨分享!12個實驗室安全事故預防小措施!
化學實驗室里的小技巧
縱觀化學科學發(fā)展的歷史,幾乎每一項科學發(fā)現(xiàn)都 離不開化學實驗,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賴以產生和發(fā)展的基礎。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研究*的實踐活動。實驗室是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實驗室的安全是實驗工作正常進行的基本保證。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這里小編整理了一些實驗室的一些預防措施,分享給大家!
1
火源應與溶劑盡可能離得遠些。易燃、易揮發(fā)物品不能放置在敞口容器中。盛有易燃有機溶劑的容器不得靠近火源,數量較大的易燃有機溶劑應放在危險藥品櫥內。
回流或蒸餾液體時應放沸石,以防溶液因過熱暴沸而沖出。若在加熱后發(fā)現(xiàn)未放沸石,則應停止加熱,待稍冷后再放。否則在過熱溶液中放入沸石會導致液體迅速沸騰,沖出瓶外而引起火災。不要用火焰直接加熱燒瓶,而應根據液體沸點高低采用相應的加熱方法。冷凝水要保持暢通,以免大量蒸氣來不及冷凝溢出而造成火災。
2
有機溶劑蒸氣都較空氣的比重大,會沿著桌面或地面漂移至較遠處,或沉積在低洼處。因此,切勿將易燃溶劑倒入廢物缸中,更不能用開口容器盛放易燃溶劑。轉移易燃溶劑應遠離火源,在通風櫥中進行。蒸餾易燃溶劑(特別是低沸點易燃溶劑),整套裝置切勿漏氣,接受器支管應與橡皮管相連,使余氣通往水槽或室外。
3
使用氫氣、乙炔等易燃、易爆氣體時,要保持室內空氣暢通,嚴禁明火。并防止由于敲擊、磨擦、馬達炭刷或電器開關等產生的火花。
4
若使用煤氣,應經常檢查煤氣開關,并保持完好。煤氣燈及其橡皮管在使用時也應仔細檢查。發(fā)現(xiàn)漏氣應立即熄滅火源,打開窗戶,用肥皂水檢查漏氣地方。如果不能自行解決,應急告有關單位馬上搶修。
5
常壓操作時,應使全套裝置有一定的地方通向大氣,嚴禁密閉體系操作。減壓蒸餾時,要用圓底燒瓶或吸濾瓶作接受器,不能用錐形瓶,否則會發(fā)生炸裂。加壓操作時(如高壓釜、封管等)應經常注意釜內壓力有無超過安全負荷,選用封管的玻管厚度是否適當、管壁是否均勻,并要有一定的防護措施。
6
有些有機化合物遇氧化劑時會發(fā)生猛烈爆炸或燃燒,操作時應特別小心。存放藥品時,應將氯酸鉀、過氧化物、濃硝酸等強氧化劑和有機藥品分開。
7
開啟貯有揮發(fā)性液體的瓶塞和安瓿時,必須先充分冷卻再開啟(開啟安瓿時要用布包裹)。開啟時瓶口必須指向無人處,以免由于液體噴濺而遭致傷害。如遇瓶塞不易開啟時,必須注意瓶內貯物的性質,切不可貿然用火加熱或亂敲瓶塞等。
8
有些實驗可能生成有危險性的化合物,操作時要特別小心。有些類型的化合物具有爆炸性,如疊氮化物、干燥的重氮鹽、硝酸酯、多硝基化合物等,使用時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有些有機化合物如醚或共軛烯烴,久置后會生成易爆炸的過氧化物,必須經過特殊處理后才能使用。
9
有毒的藥品應認真操作,妥為保管,不許亂放。實驗中所用的劇毒物質應有專人負責收發(fā),并向使用者提出必須遵守的操作規(guī)程。實驗后的有毒殘渣必須經過妥善而有效的處理,不準亂丟。
10
有些有毒物質會滲入皮膚,因此在接觸固體或液體有毒物質時,必須戴橡皮手套,操作后立即洗手。切勿讓有毒的物品沾及五官或傷口,以免其隨血液循環(huán)全身,嚴重者會造成中毒死亡事故。
11
在反應過程中可能生成有毒或有腐蝕性氣體的實驗應在通風櫥內進行。并且實驗開始后不要把頭伸進櫥內,器皿使用后應及時清洗。
12
使用電器時,應防止人體與電器導電部分直接接觸,不能用濕手接觸電插頭。為了防止觸電,裝置和設備的金屬外殼等都應連接地線。實驗后切斷電源,再將連接電源的插頭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