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臨床到臨床,BTK近百年接力賽
1952年,一名8歲的兒童反復被肺炎球菌感染,出現(xiàn)了嚴重的敗血癥。當時負責診治的醫(yī)生奧格登·布魯頓(Ogden Bruton)發(fā)現(xiàn)孩子體內缺乏γ免疫球蛋白,因此這一罕見病例被命名為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癥(XLA),當時無人知曉病因。直到1993年,科學家才確認其病因是X染色體上編碼一種酪氨酸激酶的基因發(fā)生了突變。為了紀念Bruton的臨床貢獻,將其命名為Bruton酪氨酸激酶,即BTK。
Bruton的臨床觀察到BTK抑制劑用于臨床治療橫跨近百年的時間。Bruton對患者的細致觀察及后續(xù)的基因研究共同揭開了BTK在免疫和疾病中的核心角色,同時這段歷史也印證了基礎研究與臨床醫(yī)學交織的力量。目前,已有6款BTK抑制劑獲批上市,主要用于治療B細胞惡性腫瘤。
歷史的車輪不曾停止,BTK的傳奇還在繼續(xù)。自30年前BTK被發(fā)現(xiàn),從靶向藥物伊布替尼改寫癌癥治療格局,到如今諾華BTK抑制劑劍指自身免疫性疾病、首-個BTK PROTAC挺進臨床Ⅲ期……這一經典靶點正在突破探索邊界。BTK的故事證明:老靶點在分子設計的迭代和適應癥拓展中,將持續(xù)為人類的健康續(xù)航。
BTK激活與疾病
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 BTK)屬于TEC家族的非受體激酶,B細胞受體信號通路(BCR)的關鍵一環(huán),對B細胞發(fā)育和成熟B細胞的功能至關重要。BTK由659個氨基酸組成5個結構域,包括N末端的PH域、TEC同源(TH)域、SRC同源(SH)域的SH2和SH3結構域,以及C末端具有酶活性的激酶域。
BTK結構域及其互作蛋白(源自文獻:doi: 10.1038/nrc3702)
BTK的功能通過與膜結合、誘導激酶活性及調節(jié)蛋白表達進行調控。BTK主要位于細胞質中,PH域與PIP3互作將其向細胞膜移動。SRC家族激酶或SYK介導BTK激酶結構域中的Y551位點發(fā)生磷酸化,并導致SH3結構域的Y223位點發(fā)生自磷酸化。
BTK僅表達于分化階段的B細胞,在T細胞或正常漿細胞中不表達。
BTK的過度激活或功能失調會導致B細胞異常增殖和存活,進而促進腫瘤的形成,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LL)、套細胞淋巴瘤(MCL)等惡性B細胞淋巴瘤。BTK在自身免疫疾病中也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異常的BTK活性與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RA)、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多發(fā)性硬化癥(M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
BTK抑制劑“三世同堂”
BTK抑制劑(BTKi)不斷更新迭代,目前已有三代產品上市。
一代BTKi以伊布替尼為代表,使B細胞惡性腫瘤患者治療成功進入非化療時代。但是其選擇性差,還抑制EGFR、TEC等多個靶點,存在脫靶毒性,導致皮疹、房顫、腹瀉、高血壓等副作用。
第二代BTKi主要解決一代的副作用,減少藥物脫靶效應,主要有阿卡替尼、澤布替尼、替拉魯替尼、奧布替尼。
一代和第二代BTKi均不可逆的共價結合BTK催化結構域的C481,導致激酶結構域不能發(fā)揮作用,SH3結構域的T223不能自磷酸化,發(fā)揮抑制BTK的作用。第二代優(yōu)化了化學結構,對BTK的C481特異性更強,改善了脫靶副作用。
第三代BTKi通過形成氫鍵與BTK非共價結合,不依賴C481殘基,主要解決由C481突變引起的耐藥問題,以匹妥布替尼為代表。
BTK抑制劑上線時間軸
自2013年首-款BTK抑制劑伊布替尼獲批以來,監(jiān)管機構已批準6款BTK抑制劑,均被批準用于治療B細胞淋巴瘤。在國內,除了替拉魯替尼,另外5款均已獲批上市。
市場規(guī)模方面,2023年、2024年總體保持在百億美元,未來有望持續(xù)增長。據(jù)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2025年BTK抑制劑的市場規(guī)模有望達到200億美元,2030年達到261億美元。
BTK抑制劑在自免領域的“戰(zhàn)鼓”已敲響
BTK抑制劑龐大的市場規(guī)模和前景,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yè)試圖從中分一杯羹。自免疾病作為僅次于腫瘤的第二大市場,一直是藥企的必爭之地。據(jù)統(tǒng)計,目前在研的自免項目有1330個,其中BTK憑借77個新藥項目成功躋身TOP-10行列,主要集中在多發(fā)性硬化癥(MS)、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MOSD)、慢性自發(fā)性蕁麻疹(CSU)等。
2025年3月6日,CDE公示,諾華(Novartis)申報的1類新藥瑞米布替尼片的上市申請擬納入優(yōu)先審評,適用于H1抗組胺藥治療后仍有癥狀的成人慢性自發(fā)性蕁麻疹(CSU)患者。
瑞米布替尼(Remibrutinib)是諾華在研的高選擇性共價結合BTK抑制劑,可阻斷BTK級聯(lián)反應并抑制導致瘙癢性風團和腫脹的組胺釋放。據(jù)NEJM公布的臨床3期結果,在接受H1抗組胺藥物治療的慢性自發(fā)性蕁麻疹患者中,使用瑞米布替尼起效快,治療第1周即可減輕患者瘙癢和蕁麻疹癥狀,治療第24周時,半數(shù)患者癥狀得到控制,約30%患者瘙癢和蕁麻疹消失,安全可控。按照第52周的評估結果,近半數(shù)患者沒有瘙癢和蕁麻疹癥狀。
另一款進入臨床申報上市階段的BTK抑制是賽諾菲的瑞扎布魯替尼(Rilzabrutinib)。Rilzabrutinib是一款口服、可逆、共價的BTK抑制劑,被開發(fā)用于治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慢性自發(fā)性蕁麻疹、哮喘等多種免疫介導疾病。2024年4月,賽諾菲宣布Rilzabrutinib治療持續(xù)性或慢性ITP成年患者的3期LUNA 3研究達到主要終點。Rilzabrutinib已獲美國FDA優(yōu)先審評,PDUFA日期為2025年9月28日。據(jù)我國CDE顯示,Rilzabrutinib上市申請已于2024年12月30日獲得受理。順利的話,Rilzabrutinib有望成為首-款獲批治療ITP的BTK抑制劑。賽諾菲認為其可帶來22億至55億美元的峰值銷售額。
Fenebrutinib是羅氏在研的口服、可逆、非共價BTK抑制劑,能夠穿透血腦屏障。據(jù)羅氏公布的臨床II期FENopta開放標簽擴展(OLE)研究結果顯示,接受Fenebrutinib長達1年治療的復發(fā)性多發(fā)性硬化癥(RMS)患者保持非常低的疾病活動水平,并且殘疾狀況沒有進展。在OLE期間,96%的患者在1年內疾病無復發(fā)。目前正在進行臨床Ⅲ期試驗,預計2025年年底公布新的結果進展。
Edralbrutinib是恒瑞醫(yī)藥開發(fā)的不可逆的二代BTK抑制劑,已獲得FDA孤兒藥資格認定,用于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NMOSD是一種罕見的慢性、自身免疫性、中樞神經炎性脫髓鞘病變,主要累及視神經和脊髓。
BTK作為靶點研究領域的“長跑選手”,自誕生以來就持續(xù)火熱。BTK抑制劑在血液腫瘤方面已進入白-熱化競爭,現(xiàn)在很多企業(yè)進行差異化開發(fā),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獨辟蹊徑。自免疾病相關的BTK抑制劑已超過20款,但尚處于初級探索階段,未來發(fā)展前景廣闊。
?義翹神州重組BTK蛋白產品
義翹神州及其全資子公司SignalChem Biotech提供高質量的義翹神州重組BTK蛋白,包括野生型和突變體。這些蛋白能夠用于研究結合親和力、激酶活性抑制和新藥早期研發(fā)。
貨號 | 產品 | 種屬 | 代表性比活性 |
B10-10CG | BTK, Active | Rat | 66 nmol/min/mg |
B10-12BH | BTK (P190K), Active | Human | 220 nmol/min/mg |
B10-12DH | BTK (R562P) | Human | 66 nmol/min/mg |
B10-12FH | BTK (C481F), Active | Human | 1.2 nmol/min/mg |
B10-12GH | BTK (C481R), Active | Human | 2.3 nmol/min/mg |
B10-12IH | BTK (Y485F), Active | Human | 9 nmol/min/mg |
B10-12JG | BTK (R562W) | Human | 66 nmol/min/mg |
免責聲明:義翹神州內容團隊僅是分享和解讀公開的研究論文及其發(fā)現(xiàn),專注于介紹生物醫(yī)藥研究新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用,文中觀點不代表義翹神州立場。隨著對疾病機制研究的深入,新的實驗結果或結論可能會修改文中的描述,還請大家理解。
本文不屬于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本司產品目前僅可用于科學研究,不可用于臨床治療。
【參考文獻】
1. Tingyu Wen, et al. Inhibitors targeting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 cancers: drug development advances. Leukemia, 2021. doi.org/10.1038/s41375-020-01072-6
2. Hendriks, R., Yuvaraj, S. & Kil, L. Targeting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 B cell malignancies. Nat Rev Cancer, 2014. doi.org/10.1038/nrc3702
3. Amneh Fares, et al.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Recent Updates. Int. J. Mol. Sci. 2024. doi.org/10.3390/ijms25042208
4. Pal Singh et al. Role of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 B cells and malignancies. Molecular Cancer, 2018.doi.org/10.1186/s12943-018-0779-z
5. 各公司或公開發(fā)布的信息。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